洛浦回雪

薛宝钗相关
wb@洛浦回雪

为什么癞头和尚给宝钗冷香丸、金锁促成金玉良缘,却不给黛玉什么治病的方子就让她出家了呢?

因为薛宝钗跟林黛玉不一样:如果说林黛玉是人力,那薛宝钗就是天授。


其实钗黛的区别从金玉和木石的用语就能看出端倪,金玉是缘,木石是盟。金玉之间的奇缘识金锁、巧合认通灵都透着一股天意的感觉,而木石之间,无论是前世的神瑛灌溉,还是此世的绛珠还泪,都是自主选择。


不止林黛玉,书中所有下凡的人都是自主选择。


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

道人问和尚这话,可知常有风流冤孽造劫历世,即主动为之。


石头如此


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

神瑛如此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绛珠如此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一干风流孽鬼如此。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这个一干风流孽鬼,应是指的香菱可卿等人,独独不包含薛宝钗。原因在于脂批透露出来的信息。


在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这里,有如下脂批:


[甲戌侧批: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

这段脂批的意思很简单,绛珠还泪这个故事,主角只有二玉,其他人都是陪着二玉历劫的。而宝钗在书中的定位,决定了她不会作为二玉的陪衬,而后面的脂批也印证了这个看法。


甲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这句脂批证明了二玉和二宝同为书中正眼,并不存在谁盖过谁的情况。


以上是背景介绍,即僧道需要度化的对象。


通篇看来,僧道起始度化的方式并不是让人平安度过这一个劫数,而是让人避免历这个劫数。从僧道对石头、香菱、黛玉的度化方式就能看出来。


对石头


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对香菱


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对黛玉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僧道这三次度化,方式都是一样的,就是从根源上了结,如果石头不去红尘,如果香菱黛玉跟了和尚,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无尽烦恼,也不会入薄命司。


僧道除了这三次,对甄士隐、柳湘莲的度化,是在事情发生以后,出现将其带走,未必是度化,更像是一种接引。


对贾瑞的度化,则是在尚且有救之时施救,救不了就救不了。


综上三个度化过程,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僧道度人其实……挺佛的。


——你说你要去红尘享受,我劝你别去,去了不好,你非要去,那你就去吧。


——我看你这女儿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让我带她走吧,你不愿意,那就算了。


——我看你这女儿身体不好,跟我出家去吧,不行?那算了,那你别让她见外人,结果还是见了,见了就见了,算了算了,随便吧。


所以僧道度人,就是讲究缘分,你不听我的,就算了,也不强求,说不上非常积极。


但对薛宝钗的度化,和尚就表现出了跟其他度化不一样的一面,他居然非常积极。


和尚给了宝钗两样东西:金锁和冷香丸。


金锁的来历是分两次说的。


第一次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这一章出自比通灵金莺微露意,莺儿对金锁的介绍还没说完,就被宝钗打断了,錾在金器上,然后呢?我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还以为和尚就给了八个字,心想这和尚也太小气了,虽然薛家不缺钱,但多给个金器又怎么了,结果后来补全了对金锁的介绍,我发现我错怪和尚了,人家不仅给了八个字,还送了配套的金锁,甚至这八个字都有可能是和尚自己錾上去的。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至于怎么錾上去的,可以参考莫失莫忘那几个字怎么出现在通灵宝玉上的。而金是佛教七宝之首,也能看出僧道对宝钗的郑重。


宝钗得到金锁,可以说是轻而易举。没什么波折。


冷香丸


冷香丸那一长串的制作方式就不再列举了,药引子已经被送来了,按照脂批,这个药引子来历非凡。


[甲戌双行夹批: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至于那一长串的药料,很费功夫,然后书里给了一句话。


竟好,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

如果说这是巧合我是不信的,周瑞家的也说了,十年未必有这样巧。也就是说,冷香丸的制作也有和尚出力,施展神通帮助配制。


这一来二去,不能说是不积极,也不能说是不用心。


在这里还有个地方需要注意,就是和尚在度化别人的时候,都是救其脱离困苦之地,但对宝钗不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金锁,宝钗不跟宝玉相配,以薛家的家世,宝钗的品貌,自然还有别的选择。


如果没有冷香丸,宝钗也不会怎样。


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

周瑞家的听了点头儿,因又说:“这病发了时到底觉怎么着?”宝钗道:“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

由此我得出开始的结论,黛玉及一干风流孽鬼,下凡造劫都是自己选择,宝钗与诸人皆不同,她跟宝玉的婚姻,她跟宝玉的情爱,都是天定,是僧道的选择,僧道把本来可以没有纠葛的两个人安排到了一起,僧道不是在度宝钗,而是借助度宝钗来度宝玉。


以下论述被僧道选中的金玉:


关于美中不足,书里一共提了两次


第一次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第二次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也就是说,石头在听了僧道告诉他红尘中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之后不信,非要去经历,等经历了之后,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而僧道选择了宝钗做引导他证悟这一道理的人,这也是为什么这句话会出现在宝钗的判曲里。


被批注了二宝正传的那一句对联,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宝钗的生日是地穿节,她又有鳌愁坤轴陷之句,可见宝钗这个角色是为了表现书中主题之一的济世修能而存在的。


在书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宝钗一样有济世之念、有济世之能的人了。这也是僧道选择她来引导宝玉的原因。


细看书内玉钗每每相处,这种证悟无时不在,无刻不有。宝玉的每次证悟,几乎都有宝钗的影子。这里也跟黛玉相比照:宝玉说,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也正是这种不说不劝,恰好就没有交流,没有思想上的碰撞,更谈不上引导。


举个例子


宝钗第一次引导宝玉证悟,是在她生日的那一天,她念了一支寄生草。宝玉由此悟禅机,写了一首佛偈。这首佛偈第一个看到的是黛玉,然后拿来与宝钗湘云同看。当时宝钗的反应是这样的——


“……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快烧了罢。”

后面黛玉跟宝玉打机锋,意在让他收了这痴心邪话。


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

宝玉不能答黛玉的机锋,然后宝钗说了一句话:这便丢开手不成?


“……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

这就是引导鼓励他参禅,后面的赏花时也是如此。宝钗笑说宝玉认真说起这邪话来,自己便是罪魁,伏后文宝钗引导宝玉证悟。


如果说宝黛是在同种相处模式中,相处得比所有人都亲近,那么玉钗的相处模式就是跟任何人都不同,但玉钗的感情足以同宝黛相较,怀金悼玉正在于此。


有三个地方表现出玉钗相处模式较他人的不同。


第一,在宝玉看黛玉时脂批有一句。


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

不独黛玉,宝玉对除了宝钗之外的所有人,眼中都没有衣裙妆饰,只要是宝玉视角,描述都不会描述衣裙妆饰。


万儿


一面看那丫头,虽不标致,倒还白净,些微亦有动人处,羞的脸红耳赤,低首无言。

四儿


宝玉拿一本书,歪着看了半天,因要茶,抬头只见两个小丫头在地下站着。一个大些儿的生得十分水秀,宝玉便问:“你叫什么名字?”

龄官


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

小红


宝玉一面吃茶,一面仔细打量那丫头:穿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倒是一头黑鬒鬒的头发,挽着个髻,容长脸面,细巧身材,却十分俏丽干净。

莺儿


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

只有宝钗,宝玉眼里不只有她的外貌,还有衣裙妆饰,全书宝钗最详细的一次衣裙妆饰就出自宝玉视角。也就是说,在凡是出自宝玉视角的外貌描写里,宝钗是特殊的那个。


第二,宝玉有厌嫁的心理,他觉得女儿出了嫁,就会渐渐失了光彩。


宝玉听了“出嫁”二字,不禁又嗐了两声,正是不自在……

但他主动提出宝钗出嫁的事来


宝玉道:“宝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莺儿抿嘴一笑。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

第三,就是脂砚斋那段钗与玉远中近的论述了。


写得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何也?宝玉之心,凡女子前不论贵贱,皆亲密之至,岂于宝钗前反生远心哉?盖宝钗之行止端肃恭严,不可轻犯,宝玉欲近之,而恐一时有渎,故不敢狎犯也。

宝玉之心,凡女子皆亲密之至有个原文表现——


宝玉素习与别的女孩子顽惯了的,只当龄官也同别人一样,因进前来身旁坐下,又陪笑央他起来唱“袅晴丝”一套。

这个别的女孩子,明显不包括宝钗。


而那首最受争议的终身误中的美中不足、意难平也当与宝黛之间的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等同看待,正因为彼此有更高层次的感情要求,才会有这种情绪。不足、意难平的基调仍旧是美和齐眉举案,正如宝黛之间的感情基调是全和虞。

by烟青玉冷

评论(59)

热度(560)

  1. 共39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