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浦回雪

薛宝钗相关
wb@洛浦回雪

如何理解风月宝鉴

解释这个问题前,我有两个问题要问一下:


第一,宝钗远着宝玉,是对的还是错的?


第二,袭人劝宝玉改了爱红的毛病,是对的还是错的?


我还有两个情节要问一下:


第一,以宝钗的心胸格局,为什么单就听袭人感慨一番和姊妹们相处应该有分寸礼节,就觉得袭人是个有识见的姑娘?


第二,以王夫人那种谁都不爱的范儿,凭什么袭人就是和她提一个让宝玉搬出大观园的建议,就让王夫人对她那么青眼相待?


另外有几个地方请想一下:


第一,秦钟是因为什么死的?


第二,贾宝玉被马道婆魇害的本质应该是什么?


第三,抄检大观园,也就是诸芳消散的开始,是因为什么?


第四,警幻仙子授贾宝玉云雨的目的是什么?


我上面问的这几个问题,都和性,和女色有关。


让我想一个可以把一切问题串联起来的地方,从这个地方说我的想法。这个地方应该是两首诗。


第一首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索隐派总喜欢拿来做文章,其实是断章取义。诗内部有自洽的逻辑,并且和其他地方有唱和,直指一个红楼梦大命题: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白骨如山,是针对“臭皮囊”而来的,也是针对“公子与红妆”而来的。少年公子,红颜佳人,不过是皮囊一具,一个百年,或者一个千年,都是一具白骨罢了。一个百年,一个千年,你看到古墓出土的尸体,甚至是残骨,那种丑陋,那种腐臭,令人厌恶,但是前一个百年,一个千年,他们也是鲜衣怒马的公子,乌发雪肌的佳人,而你此刻的意气风发,一个百年,一个千年,也都是尸体、残骨,令人觉得丑陋,令人感到腐臭。这种代际的更迭重复,是永永远远的,一万年,一亿年,只要人类存在,就有这种更迭重复,无法改变,无可避免。


这个主旨,就是石头神话的核心:繁华瞬息万变,究竟到头成空。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石头神话,就是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的神话,就是石头抛去青梗峰下大顽石真身,变成一块通灵宝玉,投胎转世,亲历凡尘的神话,也就是红楼梦的全部故事,都被这个神话涵摄着,包括绛珠神话,也被涵摄。其中皮囊和白骨的对比,就是十足的佛教思想,又称白骨观,主要见于鸠摩罗什《禅法要解》,红楼梦作者应当看过,并且深受影响,开篇便有:


行者初来欲受法时。师问五众戒净已。若淫欲多者。应教观不净。不净有二种。一者恶厌不净。二者非恶厌不净。何以故。众生有六种欲。一者著色。二者著形容。三者著威仪。四者著言声。五者著细滑。六者著人相。著五种欲者令观恶厌不净。著人相者令观白骨人相。又观死尸若坏若不坏。观不坏断二种欲威仪言声。观已坏悉断六种欲。习不净有二种。一者观死尸臭烂不净。我身不净死尸一等无有异也。如是观己心生恶厌。取是相已。至闲静处若树下若空舍。以所取相自观不净。处处遍察系心身中不令外出。若心驰散还摄缘中。二者虽不眼见。从师受法忆想分别。自观身中。三十六物不净充满。发毛爪齿涕泪涎涶。汗垢肪[月*冊]皮膜肌肉。筋脉髓脑心肝脾肾肺胃肠肚胞胆痰癊。生藏脓血屎尿诸虫。如是等种种不净聚。假名为身。自观如是。所著外身亦如是观。若心厌恶淫欲。心息则已。若心不息当勤精进。呵责其心作是念言。老病死苦其为至近。命如电逝。人身难得善师难遇。佛法欲灭如晓时灯。有破定法众患甚多。内诸烦恼外有魔民。国土饥荒内外老病。死贼其力甚大坏习禅定。我身可畏。于诸烦恼贼中未有微损。于禅定法中未有所得。虽服法衣。内实空虚俗人无异。诸恶趣门一切皆开。诸善法中未入正定。于诸恶法未能必不为恶。我今云何著是屎囊而生懈怠。不能精勤制伏其心。如此弊身贤圣所呵。不净可恶九孔流出。而贪著此身。与畜生同死。俱投黑闇甚所不应。如是鞭心思惟自责还摄本处。又时亦复应令心悦。作是念言。佛是一切智人。直说道教易解易行。是我大师。如是不应忧畏。如依大王无有怖畏。诸阿罗汉所作已办。是我同伴。已能伏心如奴衷主。心已调伏具种种果六通自在。我亦应自伏其心求得此事。唯有此道无复异路。如是思惟已还观不净。复自欣欢作是念言。初习道时。诸烦恼风吹破我心。我欲得道。上妙五欲尚不能坏。何况弊者。如长老摩诃目揵连得阿罗汉道。本妇将从伎乐盛自庄严饰欲坏目连。目连尔时说偈言。


汝身骨干立  皮肉相缠裹

不净内充满  无一是好物

韦囊盛屎尿  九孔常流出

如鬼无所直  何足以自贵

汝身如行厕  薄皮以自覆

智者所弃远  如人舍厕去

若人知汝身  如我所厌恶

一切皆远离  如人避屎坑

汝身自严饰  华香以璎珞

凡夫所贪爱  智者所不惑

汝是不净聚  集诸秽恶物

如庄严厕舍  愚者以为好

汝胁肋著脊  如椽依栋住

五藏在腹内  不净如屎箧

汝身如粪舍  愚夫所保爱

饰以珠璎珞  外好如画瓶

若人欲染空  终始不可著

汝欲来娆我  如蛾自投火

一切诸欲毒  我今已灭尽

五欲已远离  魔网已坏裂

我心如虚空  一切无所著

正使天欲来  不能染我心

很长,没兴趣看的人来看我总结,因为这个对理解风月宝鉴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需了解。佛法无边,我总结也只是单薄适用回答罢了:


第一,不净观。就是认为人的皮囊下,是各种不净物,有三十六种污秽聚集,人体就好像粪坑一样脏臭。你用华服首饰装饰它,也是白搭,因为只有愚者才会被你外表的华美所吸引。


第二,每当你被人的外表吸引,你就想一想她皮囊下都是污秽之物,就像皮囊下包裹一个粪坑,这时候你对她的性欲就会消减,你的心里空空一片,她要是想勾引你,真就好像飞蛾扑火。


第三,当我们看透这个皮囊,看透皮囊下的种种不净,把一切虚幻剥离开,那么唯一真实的,不过白骨一具。你看见一具又一具的身体,不过是着了人相,要破除这个人相,应当做白骨观。这观念一旦确立,非但可以立刻破除淫欲,甚至可以破除一切相,届时什么欲望都不能使你动摇,你的心就是真正的干净了。


这是第一首诗要说的,有理解能力的人,自然也知道这是风月宝鉴要说的,风月宝鉴,其实就是上文佛法的一个具体器物化,它要告诉人的,就是确立破除淫欲的两种观念,不净观和白骨观。


第二首诗,是和尚在救被魔法魇害的宝玉时念的: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两首诗完全可以对着看,依然适用“不净”和“白骨”二观,但是命题更高了,在原有情色基础上,增添了因果报应等等思想,最后总揽到“空”一字之上。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来,贾宝玉被魇,完全不是马道婆本事高,而是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在声色光华的尘世,迷失了本性,从而失去了“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的本事,轻易就着了马道婆下三滥的鬼术的道。风月宝鉴正面为假,背面为真,以这个规则,通灵宝玉的正面,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假,它背面的三个功效就是确有其事了。所以和尚给通灵宝玉一开示,让通灵宝玉回归通灵状态,贾宝玉就不治自愈了。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是通灵宝玉失效的原因,而失效就意味着死亡。它的含义就如风月宝鉴一样,如果沉迷于性和女色,就离死不远了。只有看破红尘的种种虚妄,才能保持明净和通透,才能得到解脱和救赎。


我本人是女性,不是不对这种把女人当原罪的看法持以反感,但是脱离这一感性去说,这里面的道理和性别是无关的。红楼梦的作者一定特别非常很受金瓶梅影响,金瓶梅就是戒色书,开篇就是二八少女体似酥,腰悬利剑斩愚夫,这种想法与其说在苛责女性,不如说是讽刺淫欲心浓重的庸夫。金钱欲,权势欲,名利欲,也都如此。我很小的时候看红楼梦,有人对我说,你多看好了歌,看懂了就差不多了。他可真高看我。我想情,想才能,想道德,现在明白原来红楼梦的确更应该多想想“好了”。是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寂寞,寂寞到让人沮丧,灰心丧气,让人想哭。还没处哭。


警幻仙子的妹妹叫可卿,可卿的弟弟叫秦钟,其实警幻要认识秦钟,一定不错。警幻这两个字也太佛教了,包括她整那一出迷津,简直是苦海无涯,回头是岸的翻版。秦钟临死之前说的一番话,简直好像警幻附体,劝宝玉去立志功名,荣耀显达,受义务教育读红楼梦的人大概会觉得这是反作者的,像宝钗啦袭人啦,也是老劝宝玉这样,一看就不是好人。大谬不然。贾宝玉泥于闺阁,没有和姑娘姊妹们相处的分寸,且安富尊荣,耽于富贵,于神瑛侍者,于补天顽石,都不是好事。钗袭鲸三人劝宝玉,实质都是劝戒,在戒这个本质上,袭人又劝勿毁僧谤道,秦钟又劝要立志功名,宝钗又劝去辅国治民,这三个逻辑是层层递进的,对大虚无思想,三人的劝解还是稍显天真,但于宝玉及宝玉们来说,正是对症下药。特别是钗袭二人,因直面了贾宝玉的闺阁行为,所以会更多在这方面有警醒,也更容易在这方面达成共识。这也解释了我开篇提的问题,以钗的格局,却在这种事情上对袭人另眼相看,其原因,现代人理解不了,大概是时代隔阂,文化隔阂,一是不明白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二是不明白红楼梦更多是佛书,所宣扬的道德规则会远高于一般社会道德。戒色一事,兹事体大。这个“色”,不是单说男女之事,是指从我们眼里看到的一切物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的是世界一切皆是虚妄。按红楼梦的话,色就是粉渍脂痕,就是貂卦狐裘,就是宝鼎麝煤,就是说不尽的风流,道不完的光艳,就是红楼梦的那个红楼——沉酣一梦终须醒。真戒色了,就是宝钗说的那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把红楼梦的事件按时间线理一理,很容易发现很多事情都是从淫字上来:第六回贾宝玉云雨情,第十一回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第十五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第二十六潇湘馆春困发幽情,第三十二回含耻辱情烈死金钏,终于告一段落,自第六十四回浪荡子情遗九龙佩开始,第七十一回,鸳鸯女无意遇鸳鸯,第七十三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直接引发抄检大观园一事,群芳初散。红楼梦一书,写淫并不像金瓶梅一样明目张胆,但同样具有令人胆战心惊的力量,贾瑞,淫死,秦可卿,淫死,秦钟,淫死,金钏,因淫死,尤二,因淫死,尤三,因淫死,在宁荣二府显赫富贵的外表下,是只有石狮子干净的污秽真相。红楼梦不直面写这些东西,但是往往写轻微一提,人群便激起千层大浪,这比写一个两个对此事视若无睹要高明。那么讳莫如深,那么一提起来要爆炸一样,则只有石狮子干净的情色真相,便有了讽刺的力量。这种事情上,往往是越遮掩越没有体面。


红楼梦除中间一大段诗社故事外,情节基本是情色故事推着往前走,所以写宝袭二卿劝宝玉,也都集中在前几十回。宝钗还在其次,特别是袭人劝宝玉,情节,意味,都更有趣一些。袭人是贾宝玉第一个云雨对象,是知道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梦的人,是亲眼目睹贾宝玉为秦可卿吐一口血的人,这样的人劝贾宝玉,她本身就好像是一面风月宝鉴一般,一念是正面,是那个柔媚姣俏、与宝玉同领云雨之事的人,一念是背面,是日夜忧心,为宝玉泥于闺阁发愁的人,这种设定,一定会给袭人招来骂名,但是这种骂名就像风月宝鉴自我辩解时说:“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一切用庸俗思想贬低袭人的,都应该被道士骂一骂: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谁毁袭卿,吾来救也!


袭人用“娇嗔”和“解语”这种情色手段来达到规劝贾宝玉远离闺阁的目的,与警幻仙子用云雨来使宝玉参悟有异曲同工之妙。袭人自然没什么文化,没什么过于高明的觉悟,所以她的举动像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命运。第六十四回,晴雯开玩笑说袭人参禅得悟,贾宝玉过去一看,发现袭人再打一个灰色扇套,原来:


我见你带的扇套,还是那年东府里蓉大奶奶的事情上作的。那个青东西除族中或亲友家夏天有丧事方带得着,一年遇着带一两遭,平常又不犯作。如今那府里有事,这是要过去天天带的,所以我赶着另作了一个。

当年秦可卿死,贾宝玉带着青色扇套,青,情也,如今贾敬死,袭人重打灰色扇套,灰,败也。贾敬死于过食金丹,被道士称为“虔心得道,已出苦海,脱去皮囊,自了去也”,而袭人被开玩笑是参禅悟道。这种设置很有意思,从青到灰,从因淫而死到问仙而死,也许说的是袭人的心境,也许说贾宝玉的心境,甚至是说红楼梦的世界,从此也要拉开新的帷幕。前一回刚刚擎了花签词,热热闹闹给人过生日,下一回贾敬身死,全府宾天丧事,之后数十回,斗的斗,杀的杀,离的离,死的死,终于尘埃落定。一部书暗涌的情色欲望,渐渐浮上水面,且一上来就是滔天巨浪,无人可力挽狂澜。只能任凭它们淹没所有人,直到下一场大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才算了结。


这正是: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评论

热度(54)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